“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脱贫攻坚道路扶贫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乡村振兴产业路建设等项目,贡井区农村公路建设里程的逐年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提供了便利,但在道路养护管理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弥补农村公路管养短板,按照区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安排,区人大调研组于4月至5月分别到区交通运输局、8个镇(街)开展了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座谈讨论、收集建议意见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区农村公路管理维护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公路现有里程和规模
截止2022年底,贡井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12km,其中县道203.5km,乡道288.9km,村道519.6km,桥隧2018.68延米。已纳入省交通厅路网系统并予以养护补助资金的农村公路里程853.289km,涵盖7镇1街,其中:县道195.479km,乡道273.65km,村道384.162km;桥隧2018.68延米。
(二)农村公路管理维护现状
根据《公路法》、《农村道路管理条例》规定,"县道县管养,乡道乡管养,村道村管养"的分级管养原则,养护资金采用专业养护经费和县、乡、村养护经费分别下达,县级公路195.479km由区养护段负责养护,其余乡道、村道由镇(街)、村负责养护,农村公路管养经费通过上级补助一点、地方财政列支一点,镇(街)村自筹一点解决。2021年县、乡、村道路行政管理升级调整后,省交通厅执行的养护路网等级标准(县、乡道升省道,乡、村道升县道、村道升乡道)暂未进行调整,全区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不变。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完善养护管理制度,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根据《四川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贡井交通实际,及时修订和完善了《贡井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积极推进“路长制”,完善“总路长+县、乡、村道路长”组织模式,建立总路长办公会议、公路巡查和绩效管理等三项制度。选派区、镇、村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担任路长,调整任命县级路长8名、乡级路长12名、村级路长90名,安装“路长制”工作牌152块。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路政管理和养护管理两支队伍作用,全面落实路长公路巡查制度,各级路长每月巡查1次,巡查员每周巡查1次。建立党建联盟,组织发动沿线党支部、党员干部及群众组建爱路护路小队,全区农村道路区、镇(街)、村三级管养覆盖率达100%。
(二)逐步完善养护管理模式,持续提高管养品质
逐步建立健全贡井区机械化养护中心,市场化租赁机养设备,进一步升级完善桥头道班基地,提升道路机械化养护能力。坚持“专群结合”的养护模式,县道由区养护段负责,采取社会化专业养护;乡、村道由乡镇(街道)负责,采取公益性岗位日常养护,结合实际统筹进行大中修工程。持续推进管养协同,区交通执法大队2022年至今出动执法人员460余人次,巡查里程14400余千米,处置道路一般安全隐患63处,违规埋设管道6起,违规修建房屋2起。
(三)积极筹措养护管理资金,尽力确保管养成效
区政府利用有限资金,按照“三同时”原则,2022年投入资金700万元,实施了自犍路、双龙路、伍富路等道路整治(县乡道大中修)和安全警示标识标志更换,安装乡村道路路侧护栏32km(村道安防工程)。2020-2022年全区安排70.4万元养护经费到各镇(街)及时维护道路,保障安全畅通。加强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建成“四好农村路”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化路产管理、公路养护维修,及时更新全区道路信息,科学辅助分析。同时,将考核结果同养护资金挂钩,纳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度绩效考核。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公路管养重视程度不够,道路保护意识不强。“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机构编制、执法力量、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三超”问题突出,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不强,路产路权意识薄弱,我区农村道路管护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建筑控制区把关不严,养殖水面浸泡路基,边沟清理不及时,村民占道经营、打谷晒粮,项目建设(如页岩气开采项目)随意损毁农村道路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出现路基损毁、路面破损、脱层断板、边沟淤积堵塞等问题,存在较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二)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后期管养压力较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有发改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及社会资本等多个投资主体,在路基处理、道路宽度、硬化厚度、边沟护坡、安防设施设置等方面要求各不相同,以至于部分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较低、使用年限较短,部分道路安防设施配套不到位,增加了后期养护压力。对过去建成的农村公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部分道路增加了安防设施,但仍然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三)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资金使用效益较差。2018年以后,区财政愈发困难,乡道与村道日常养护资金拨付不足,仍有部分农村公路未纳入区级财政群养范围。随着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标准提升,县、乡、村道分别提升为每公里10000元、5000元、3000元,桥梁隧道100元/年.延米,省、市、区按3:2:5的比例承担,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仅省、市级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安排到位,区财政补助资金没有安排使用。根据我区路网里程,2020-2022年我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标准按提升前标准为447.57万元/年,但三年实际拨付资金分别为98.66万元、148.26万元、118.66万元,仅占27.2%。虽然区对镇(街)、镇(街)对村都签订了农村公路养护目标责任书,也组织进行了检查考核,但正常养护补助资金、道交安全治理经费(含交通劝导员补助)、绩效考核奖励资金保障较差,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管养积极性,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不明显。
(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力量薄弱,道路养护水平偏低。区公路养护段现有编制29个、人员20名,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人员老化,加之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近几年人员补充受限,公路管理人员明显不足。区交通执法大队负责农村公路巡查的股室仅有3名工作人员,道路巡查、黑车治理任务繁重,巡查能力严重不足。各镇(街)配备的交通管理站人员平均不到2人,大多数地方农村公路呈现无专职养护机构,无固定养护人员、无专项养护经费,无配套养护机具的“四无”状态,不具备管理养护农村公路的能力。另一方面,乡镇执法队伍以综合执法办为主,对乡村公路巡查频率不足,范围不大,效果不明显,路产路权维护存在漏洞。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切实履职担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公路管养纳入日常工作的范畴,按照“县为主体、分级负责、群众参与、保障畅通”的原则,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体系,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管养责任。进一步强化爱路护路宣传,增强爱路护路意识、传播爱路护路文化,促进爱路护路知识进校园、进农户、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爱路护路氛围。及时组织划定农村公路用地和建筑控制区,有序推进农村公路确权,优化提升路域环境,推进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努力实现畅、安、舒、洁、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用好村规民约,做好公路法律普及,严格公路执法,加大治理“三超”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交通劝导员作用,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营造共爱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逐步规范农村道路建设环节,降低管养压力。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不同投资主体建设的农村公路,均应按照《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将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竣工验收等环节,交由县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各投资主体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监管,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监督检查,为后期养护奠定基础。同时,应对已建成的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开展普查调查,对有较大安全隐患的临崖临水、危岩危坎等路段安排资金加以落实;充分发挥路政、交警等部门作用,加大“三超”治理,延长农村道路使用寿命。
(三)建立稳定长效管养资金渠道,加大保障力度。对照《四川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标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最新补助标准和日常养护资金投入标准,按照分级投入机制和承担比例的要求,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镇(街)、村要整合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维护,切实保障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需求。加大农村公路信息采集,适时更新农村公路统计年报里程,及时调整补助基数,确保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需经费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增加而逐年增加。
(四)推进农村道路养护能力建设,提高管养水平。及时调配专兼职工作人员,配齐人员队伍,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人员,及时添置养护设施设备,建好贡井区机械化养护中心和道班基地,提升县道养护专业化能力。适时组织交通站、村委、乡村道路养护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加强公路法律法规、养护规范流程等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养护人员的养护能力水平。用好信息化管理平台,畅通信息渠道,探索路长巡查和执法巡查联动机制,路长巡查发现问题和执法巡查处置问题协调推进,增强巡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