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滩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纪实
执法检查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执法检查,提高执法检查实效,有利于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保障法律法规有效实施。2016年下半年换届以来,沿滩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完善执法检查机制、改进执法检查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贡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等5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推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推进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得到了区委书记邹天才同志的充分肯定。
一、执法检查的做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称《监督法》)和《四川省<监督法>实施办法》关于执法检查的相关规定,认真研究确定执法检查议题、制定执法检查计划、拟订执法检查方案、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撰写并向常委会提交执法检查报告、跟踪督促整改问题促进措施完善。
(一)精选执法检查议题
按照《监督法》第二十二条关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的规定,由区人大法制委牵头,每年年初就着手开展工作,全面收集社会普遍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征求各委室及方方面面的意见,精心梳理,提出本年度执法检查议题(草案),提交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初审,然后再提交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确定,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予以印发执行。
(二)制定执法检查方案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确定的议题和检查时间要求,由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挂帅、相关委室具体负责,组建由常委会分管副主任为组长、相关委室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级人民代表和相关专家为成员的执法检查组,制定执法检查工作计划,拟定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确定执法检查重点,就执法检查工作方式、步骤、日程作出具体安排,形成书面材料报常委会主任会议审定后,以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文件印发各相关单位。
(三)改进执法检查方式
执法检查是人大常委会对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一项严肃而认真的工作,绝不能草率走过场。我区在开展执法检查前,由执法检查组牵头对检查组成员进行培训,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实施情况;在执法检查中,采取不事先通知、不打招呼直接到乡村、到企业调查的方式开展明察暗访,查阅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听取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情况的汇报,全面了解真实情况,梳理并列出问题清单。
(四)提交执法检查报告
根据明察暗访、召开座谈会收集了解的情况,由区人大执法检查组牵头对所检查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作出评价,罗列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形成执法检查报告(初稿),按照年初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规定提交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定或区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定或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予以印发。
(五)强化跟踪督办整改
按照人大常委会审定、审议通过的执法检查报告,由区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执法检查组组长牵头,将执法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列成清单,就相关事项与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交换意见,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由人大法制委、执法检查法律法规涉及委室负责跟踪督办,促进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到位。
二、执法检查的实效
我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对5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促进了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和倾向性问题的逐步解决,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1件次(其中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13件次,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方面存在的问题12件次,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方面存在的问题7件次,贯彻落实《自贡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方面存在的问题11件次,贯彻落实《自贡市物业管理条例》方面存在的问题8件次),提出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建议14条次,促进了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升执法水平,推动了依法行政,保证了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有效地维护了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权威。
三、执法检查的体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等报告时指出:人大执法检查就是“法律巡视”,是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保证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一把“利剑”,做好人大监督工作,要积极创新执法检查方式,深入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不断提升执法检查实效。
区县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应注重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 精准选题是做好执法检查的基础
在选题上既要按照《监督法》规定、围绕当地党委的决策和工作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选择新修订实施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内容明显滞后需要修改的法律法规开展检查,又要把握好重点,抓住法律法规执行中的主要矛盾、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重点检查。
(二)充分准备是做好执法检查的前提
人大执法检查与执法检查人员的素质、法律实施主管部门的配合密切相关,由于区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性有较大局限,执法检查组成员对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了解不够,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前,组织好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开展好培训尤为重要。要通过集中学习培训,让检查组成员熟识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了解法律赋予区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以便找准问题,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制定执法检查的方案,及早与法律实施的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以便区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三) 发现问题是做好执法检查的重点
人大开展执法检查的目的是查找法律实施存在的问题,检查的过程也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执法检查组成员一定要有内行,才有利于发现问题;在方式方法上除了常规的听取汇报、察看现场、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之外,可采取网上征集意见、分组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拓宽直接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渠道,广泛收集情况,才能充分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发现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详细罗列问题清单。
(四)督促整改是做好执法检查的关键
执法检查程序结束后,要按照常委会关于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或决议决定,及时进行交办,明确跟踪督办责任,促进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有效整改,消除隐患,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确保人大执法检查意见的有效落实,保障人大监督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