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安排,为全面掌握了解我区全域旅游工作情况,区人大教科文卫委组成调查组于2017年10月对仙市镇、永安镇、刘山乡3个乡镇进行了调查,调查组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工作成效
近年来,沿滩区坚持古镇游和乡村游互补发展,打造了“信步沿滩 美过周末”等一批知名度高的旅游产品,坚持每年举办旅游节庆系列活动20余场,打响了九洪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仙市古镇民俗风情节等文化品牌,吸引了大批游客。目前,全区有旅游景区景点29处,旅行社(分社)8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8家,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5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21亿元。
(一)坚持规划引领,推动融合发展。区政府出台了《沿滩区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形成了《沿滩全域旅游规划》提纲草案。编制了全区花椒和柑桔2个10万亩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引导刘山乡彩灯之乡文化创意产业园坚持文化创意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道路,对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文化产业等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创建A级景区,打造特色品牌。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在8月底完成了仙市古镇和观音湖景区的全省AAAA级景区申报创建评审,现正开展硬件建设和软件搜集整理工作。积极实施“旅游+”计划,将4A景区创建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旅游扶贫相结合,同步推进釜溪河复合绿道等文旅项目。
(三)开展系列活动,做大旅游消费。根据“一线经济带”上乡镇现有资源特色,按照“乡村节庆活动+特色农家乐+农产品展销”的模式,围绕四季花卉游、果蔬采摘游、民俗体验游等形式,实现了“月月有活动、乡乡有特色、场场有精彩”,打造了“信步沿滩 美过周末”乡村旅游品牌。
(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体验。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包装、争取、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旅游项目的实施。
(五)强化要素保障 积聚发展动能。编制了仙市古镇旅游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等20个投资项目,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签订文旅项目协议5个,总投资36亿元;达成意向性协议3个,总投资110亿元。区政府出台了《沿滩区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文化旅游业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目前沿滩旅游业在管理体制创新、统筹规划、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与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特色优势没有凸显。一是景点文化内涵不丰富。二是景点同质化严重。
(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一是游客接待配套跟不上。二是交通配套跟不上。三是相应服务设施配套跟不上。
(三)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一是缺少核心旅游产品。二是缺少凸显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
(四)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区域内的民居建筑特色不明显,不利用于旅游经营服务;生态环境需要大力整治。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狠抓规划示范。一是区政府要建立区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强化部门联动,推动政策创新与资源保障。二是重视全域规划,搞好试点示范。一要围绕沿滩区十三五旅游产业规划确定的“三区两线”旅游产业布局,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规划。
(二)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品质。构建畅达便捷交通网络。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推进服务智能化,建立全区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形成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三)创新融合发展,凸显品牌形象。一是结合“旅游+”和美丽新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庄园,利用太源井晒醋、百味斋等开展工业旅游,打造旅游综合体。深入挖掘民间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突出沿滩盐商盐运特点,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加大对彩灯之乡文化产业集团公司等企业的支持,引进有竞争力的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二是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着力塑造沿滩“井盐出川古道之首·南国彩灯文化之源”形象,打造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旅游目的地品牌。
(四)美化城乡环境,推进全域旅游。一是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二是在重点旅游村镇实行“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全面优化旅游环境。三是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传统村落的保护,提高旅游开发的生态含量。四是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促进脱贫致富。五是加强宣传营造环境,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