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彩灯,是值得称赞的,在匠人的巧手下,万物皆可成灯,并呈现五彩斑斓的绚丽,如同划过夜空的烟火,足够惊艳,且令人期待。遇见光、追逐光、成为光,是自贡人镌刻在骨子里的浪漫。灯,已成为城市的记忆,更象征明天的美好。历久弥新是自贡彩灯的特质,更是彩灯匠人守正创新的结果。自贡彩灯正以定制的“靓度”,提升着中华文化的“亮度”。
自贡灯会 记者 宋姿熠 摄
当下,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正演绎着全新的传奇,面对技术革新和市场变化,如何让自贡这盏灯始终光彩夺目,是需要深思和探索的问题。《自贡市彩灯文化保护条例》(简称《条例》)的制定,是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文旅兴市”战略,以良法善治推动彩灯跨界融合与转型发展,实现“新”与“质”深度耦合的最优解,昭示着自贡彩灯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未来。
从一根灯杆到满城流光
自贡彩灯,诞生于汉朝,兴盛于唐朝,普及于宋朝,发展于当代。早在唐宋年间,自贡地区便有新年燃灯的记载。陆游摄政荣州(今荣县地区)期间曾作诗云: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由此可见,新年燃灯已是约定俗成的民间习俗。遥想当年,岁末肇始,定是“寺庙燃火树,门首点红灯”的胜景。
自贡彩灯 记者 宋姿熠 摄
明清时期的仲权镇,是铁山古道的重要场镇,当地的天灯民俗活动尤为发达,在其境内发现的嘉庆年间的石碑上,便有天灯会的详细记述。而在自贡地区繁盛之所在的自流井,天灯民俗同样盛行,灯杆坝的地名也由此而来。到二十世纪初,逐渐形成的提灯会、放天灯、舞龙灯等民俗相延不绝,至此,自贡灯会已初具雏形。
上世纪六十年代,自贡举办了首届迎春灯会,从此,规模由小变大,工艺由粗至精,灯具由静化动,布局更是由平面发展为立体,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构思奇特、制作精巧、色彩斑斓、辉丽迷离的艺术特色。每到春节,满城流光,一步一景,美轮美奂,让游客尽享形、色、声、光、动带来的视觉盛宴。
从民间习俗到世界产品
彼时的自贡灯会,虽名声在外,但仍属地方性民俗活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各国发展融合度日益提高,关于让自贡灯会这一民间习俗如何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世界范围的优质产品,成为业界研究的主要课题。
自贡彩灯 记者 宋姿熠 摄
1964年起,自贡市政府以“自贡迎春灯会”命名举办了7届灯会,以“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命名举办了30届灯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自贡彩灯首次走出国门赴新加坡展出,开启了“飘洋过海”之旅,拿回了“天下第一灯”的美誉,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2008年自贡灯会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贡灯会在传统彩灯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灯光技术,创新推出“高大新奇特”的艺术特色,规模越办越大、灯组越来越美,2024年第30届自贡灯会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总收入1.52亿元,门票收入排名全省春节期间A级景区第一名。
从作坊生产到规模成势
曾经,自贡彩灯的制作更多是依靠彩灯匠人手工完成,作坊生产是当时的主要形式。以前的彩灯制作材料大多取自生活,如藤条、竹条、木条等,表面用纸或绢装裱,再做彩绘、纹饰、书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彩灯开始涉足电器、机械、灯光、智控、钢构、吊装等领域,除“有形”的灯外,还涉及“无形”的灯,如铺装、光影、秀演等。
工人正在制作彩灯 记者 宋姿熠 摄
“彩灯是展现灯光造型艺术的综合性工艺美术品,它充分运用形、色、声、光、动体现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自贡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材料、设备、工具与灯光科学的发展,自贡彩灯逐渐演变成为金属龙骨、有机面料、现代光源的现代彩灯,既包含传统彩灯元素,又囊括现代灯饰技术,且逐渐由作坊生产向现代智造转型。
工人正在制作彩灯 记者 宋姿熠 摄
如今,彩灯被赋予更多经济属性,成为文化旅游、夜间经济的重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吸引游客近百余万人次,彩灯行业年综合产值约六十亿元。自贡彩灯企业已超千家,吸纳十余万人从事彩灯设计、制作、布展、运营等相关职业。自贡彩灯已然成为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蓝海产业”。
从留住古韵到活态传承
目前,自贡发现有关彩灯文化遗迹的碑刻、勒石、庙宇四十余处,最久远的可追溯至明代。同时,建有中国彩灯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国字头”彩灯文化国有专业博物馆,现有藏品四千余件。除此外,以“灯杆坝”、“点灯山”等为代表的一批街道、乡镇和村落老地名沿用至今,成为自贡独具特色的地名文化遗产。
工人正在制作彩灯 记者 宋姿熠 摄
那么,这些珍贵的彩灯文化资源是如何保护传承的呢?
自贡在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在多所职业院校开设彩灯专业,并通过政校企合作的模式,创建四川轻化工大学彩灯学院,培养彩灯设计、制作、运营等高端人才。去年,彩灯艺术设计师正式入列《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将在规范行业标准、培养制灯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保护为主的同时,坚持传承利用和创新发展,出台了《支持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推动彩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政策,明确“灯城一体、文旅融合、壮大产业、经营城市”的发展目标,引导彩灯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逐步形成全国最大最全的彩灯文化产业链。全市彩灯行业拥有“ZGDH(自贡灯会)”“自贡彩灯”等8个商标65类注册登记,持有“中国彩灯节”“中国熊猫节”“环球灯会”三大环球注册品牌及多个国际IP独家版权彩灯作品,《彩灯(自贡)制作工艺通用规范》等六个彩灯行业标准已经由省质量监督局发布成为省级标准,为彩灯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找准症结到精准破题
“自贡彩灯的保护传承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目前,自贡对市域内彩灯文化资源底数还不清,还未建立保护名录和落实保护措施,技能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产业集群化发展还有待加快。”自贡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
工人正在制作彩灯 记者 宋姿熠 摄
如何守护一盏灯里的文化氤氲,是自贡长期以来思考谋划的问题。今年初,自贡召开彩灯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市场导向,坚持创新发展,强化人才引育,不断完善支持政策和措施,帮助彩灯企业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持续擦亮“中国灯城”金字招牌等措施,为自贡彩灯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人正在制作彩灯 记者 宋姿熠 摄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早在两年前便将自贡市彩灯文化保护立法项目纳入第十八届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随后通过立法调研、征求意见、组织听证、专家论证等方式,全面摸清了彩灯产业发展现状,为做好立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即将施行的《条例》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解决问题。
从良法之治到再续传奇
《条例》共五章二十九条,对彩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定,具有适用性、针对性、操作性,可谓亮点纷呈。
工人正在制作彩灯 记者 宋姿熠 摄
自贡彩灯文化经过不断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彩灯文化资源。《条例》根据彩灯文化资源的载体、功能、形式等特点将彩灯文化资源细分为遗址、遗迹及建(构)筑物、优秀彩灯作品以及制作工具等实物、文化艺术作品、民俗活动、彩灯传统制作技艺和其他需要保护的彩灯文化资源等六类,以便更好保护和发展彩灯文化。
《条例》规定对彩灯文化资源实行保护名录制度,明确保护责任人应当妥善保护有关实物、资料和场所,协助开展彩灯文化传承、传播、展示、交流等活动。同时,对保护名录的编制和调整程序作了规定,使名录的产生更加民主科学、保护对象更加清晰明确,便于社会公众对《条例》规定的认同与执行。
彩灯制作现场 记者 宋姿熠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彩灯传统制作技艺人才断档断层,《条例》参照非遗项目的认定标准,创新设立了彩灯传承制作技艺代表人制度,对熟练掌握、运用和传承彩灯传统制作技艺并认定为彩灯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人的个人或者团体,明确其权利和职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增强其职业自豪感。同时,为非遗项目和彩灯产业健康发展储备人才。
针对自贡当前彩灯行业企业“小、散、弱”分布特点,《条例》在技术创新、产权保护与品牌建设、人才培养、文旅融合等各个方面作了相关规定,进一步引领彩灯行业走向市场化、产业化与规范化运作的轨道,促进自贡彩灯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传播利用,持续扩大自贡彩灯品牌影响力,推动独具自贡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彩灯制作现场 记者 宋姿熠 摄
即将施行的《条例》让自贡彩灯人倍感振奋,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熊腾龙激动地说,“彩灯文化保护地方性法规的出台,给自贡彩灯人以充足的底气,自贡彩灯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璀璨。”
(来源:自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