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人大 >贡井区人大 >工作动态
“联络站+非遗产业”助力“小三绝”活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4-07-08 10:07 来源:贡井区人大常委会人代法工委 浏览量:193次

当深藏地底的盐卤被发现,在自贡地区繁衍生息的先民以超凡的智慧赋予这片神奇的土地财富和繁荣,并孕育出独具魅力的龚扇、扎染、剪纸非遗技艺,被称为“小三绝”。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出台《自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着力破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突出问题,用法制手段为名城保护披上“护身铠甲”。

追寻历史文化根脉,留存城市时代记忆,是自贡人心底最虔诚的呼唤。贡井区人大常委会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围绕《条例》提出的目标任务,以“联络站+非遗产业”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助推“小三绝”非遗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创新实践贡献人大智慧。

“非遗具有活态性,非遗传承是以人为主体的传承。”贡井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深入了解辖区非遗情况,广泛听取人大代表、相关专家、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探索非遗保护有效机制,围绕非遗的传承和利用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通过更好展示非遗的文化内涵和多元价值,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非遗,逐步形成非遗保护体系。

《条例》的出台,为保护非遗指明了方向。贡井区人大常委会依托自贡市龚扇竹编工艺厂的资源优势,以六房村为试点,积极谋划推动村级项目建设,整合资源建成自贡“小三绝”非遗传习所和“艾叶镇剪纸艺术学校”。每到周末,六房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便热闹非凡,众多青少年在此沉浸式感受“小三绝”的魅力。

一束时光一抹情怀。当童趣和扎染碰撞,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在六房村青少年通过了解扎染文化,体验扎染技法,在实践中邂逅匠心匠艺,感受扎染之美,感受非遗之美。在授课教师的带领下,青少年体验设计、打版、制版、扎形、染色等技巧,随着银针飞舞,鲜活的图案跃然而出,赏心悦目的作品呈现眼前。

同时,龚扇和剪纸也在此传授。“非遗传习所的建立,将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村民发展产业的技能。”人大代表龚倩是龚扇编织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她说,“当青少年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就有了希望,他们的成长也将获得更加丰厚的文化滋养。因此,自己愿意同青少年交流,激发他们热爱非遗、热爱家乡的情怀。”

在世界遗产日、艾叶文化艺术节、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六房村的“小三绝”非遗传习所便会举办剪纸培训、扎染体验、龚扇制作等活动,通过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不断深化课程内涵,拓展活动外延,使“教”和“学”双向奔赴,培养青少年的人文底蕴和创新精神,让非遗技艺后继有人。

人大代表联络站还充分利用村民送孩子前往“小三绝”非遗传习所的有利时机,广泛收集村民助推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把民声呼应顶格推进,打通基层民主的“最后一公里”。如今,“小三绝”非遗传习所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的价值更加凸显,成为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意的主阵地。

 贡井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六房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将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继续完善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形成更多有效的意见建议,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谋划更多优质的建设项目,为推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工作助力艾叶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Copyright © 自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蜀ICP备17007141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办公热线:0813-2205875 投诉举报热线:0813-2205875 投稿信箱 tgxx@zgsrdcwh.gov.cn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滨江路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