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人大 >贡井区人大 >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1-05-12 11:14 来源:贡井区人大农委 浏览量:175次

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适应新时代要求,区人大农委近期深入到镇、村、区级相关部门进行了走访,座谈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区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1.工程情况:截止2020年底,全区已建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 4330处,其中:小(1)型水库9座、小(2)型水库26座,山平塘2858口,蓄水池1340口,石河堰97道,小型泵站108座,输水渠道总长449公里,有效灌面14.72万亩。

2.工程完好情况:小型水库35座中33座运行正常,有2座水库带病运行(已申报列入2021年除险加固计划);山坪塘有1429座需维修整治,完好率约为50%;石河堰96道,完好率约为95%;小型泵站完好率约45%;约有250公里长的渠道需维修整治,工程完好率约为44%。

3.工程运行管护情况:全区9座小(1)型水库大坝管理由区堰闸管理站统一运行管理外,其余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均由镇街负责运行管理。

(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情况

1.项目建设投入情况:2018—2020年争取到位中央和省级水利发展资金、市级水利救灾资金等约8000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小型水源工程项目、旭水河防洪堤工程项目、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其他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投入水利建设资金约2000万元。

2.建设管理情况:2019年4月机构改革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水利部门牵头负责,2019年4月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职能从水利部门调整到农业农村部门,由区农业农村局承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我区大多数水利工程均建于六七十年代,特别是渠道等配套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病险工程较多,短板多、效益差;局部区域规划不够完善,靠天吃饭问题突出,主要反应在五宝、莲花、成佳等乡镇边远村。

(二)技术力量不足,建设管理有差距。我区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但在专业技术力量方面相当缺乏,只有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有极少专业人才,乡镇一线基本没有,因而在项目申报、建设、维护管理上技术力量薄弱,存在项目建设指导监管不够,工程维护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三)资金投入不足。我区不是农业大县,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上难度较大,即使有,投资额度也较小,加之区镇两级财政均较为困难,因而在农村水利工程上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区级和乡镇财政对工程建后管护投入得不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群众投入不足,受益群众对工程建后管理的意识不强,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不够。

(四)管理体制尚待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尚待建立健全。机构改革后,我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职能发生了一些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比如,职能部门、乡镇如何解决小农水建设管理承接问题,需要加快细化措施予以解决。

三、工作对策

(一)强化规划编制,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创新工作思路,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研究制定符合区情和科学合理的“十四五”水利专项规划,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有序推进;整合部门力量,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二)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技术支撑。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职能职责、人员编制情况引进或招考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要对相关人员加强送培和选培力度,要确保乡镇一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有必要的技术力量支撑,从而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申报、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

(三)加大投入,提升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要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资建设机制。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千方百计做好水利工程项目规划申报工作;二是探索建立区镇财政农田水利奖补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人员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四是鼓励群众筹资,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把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先补。

(四)创新管理办法,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的利用率。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机构、管护人员,健全水利工程管护制度。按照水利工程管理权限和清晰明确的产权关系,分级分类,细化管理运行措施办法;严格执法,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保护;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构建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大力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探索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与建设管理,解决“两个不足、两个不够”的问题(即:农村水利管理效能不足,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用水保障不够,城乡融合一体化供水保障不够)助力乡村振兴。

Copyright © 自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蜀ICP备17007141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办公热线:0813-2205875 投诉举报热线:0813-2205875 投稿信箱 tgxx@zgsrdcwh.gov.cn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滨江路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