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土壤污染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百姓健康和社会稳定。土壤污染防治是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之一。为进一步全面了解我区土壤污染防治情况,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打好净土保卫战,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区人大城环资委调查组于8月下旬至9月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区2013年以来土壤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初步统计,贡井区幅员面积409.03平方公里,包含国有土地1562.69公顷,集体土地38803.93公顷;其中,耕地22366.01公顷, 占土地面积总数的55%,园地1565.59公顷,林地6111.01公顷,草地45.6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756.3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716.2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15.15公顷,其他土地2890.67公顷。
二、全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提升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全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因电子废物、废塑料等违法违规的再生利用活动污染的情况;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超标的情况;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的情况。按照《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实施方案》要求,我区土壤污染防治各项主要指标目前无超标情况,全区土壤利用安全基本得到保障,土壤质量总体情况良好。
(一) 统筹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制定计划方案。结合贯彻国务院“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自贡市贡井区工作方案》,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进一步摸清我区土壤总体情况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按照我区制定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自贡市贡井区工作方案》,区政府根据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分年度对各乡镇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三是加强资金和项目保障。围绕土壤污染防治积极申报项目,建立了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土壤污染防治实施。
(二)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2013、2014年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分别采集土样380个、43个,均未发生重金属污染;2015年贡井区水稻重金属污染协同监测,采集土样31个,未发生水稻重金属污染;2017年建立市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3个,监测点510303-GD-01小区肥力水平普遍较低,处于较缺乏状态,510303-GD-02小区水肥力平中等,510303-GD-03小区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养分含量丰富,3个监测点重金属均未超标;2018年建立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个, 510303A201801监测点肥力水平中等,养分含量中等,重金属均未超标,为改善耕地质量提供了依据。
(三)不断提升土壤污染预防和保护能力
一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我区全面实施农业领域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广泛宣传,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着力提升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有机肥代替化肥的推广应用,推进秸秆养分还田,减少化肥用量。开展新型农药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广,推荐适宜高效低风险农药新品种及配套使用技术,优化农药品种结构,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风险;大力宣传落实国家地膜质量新标准(GB13735-2017),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膜,根据《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督促责任主体切实回收农田残膜,并推广替代技术,减少农膜使用量;优化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关闭处于禁养区的养殖场51个;督促指导辖区内宜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3%以上。
二是加强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完成疑似污染地块调查。根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通知》(川环办函〔2019〕371号),我区对兴成贸易地块、万能化工厂地块、大亿实业地块、云康化工厂地块4个疑似污染地块逐一核实,并将疑似污染地块录入管理系统加强管控。
三是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区政府在指导编制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时,严格依据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土壤环境质量评估结果、负面清单,确定土地用途,明确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必须达到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在建设用地出让中,坚持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场地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制度。区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双挂钩项目复垦地块的土壤环境状况,通过现场踏勘和走访村民等形式,确认复垦地块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污染源,达到复耕复垦要求,并结合群众意愿,最终确定集中新区建设范围,确保建设地块无污染和村民居住生活安全。
四是重点企业土壤环境管控。2019年,我区共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分别是文森电器、鑫旺电力、弘顺电力、红星标准件,区政府分别与4家重点监管企业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区环保局积极督促4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3家单位已编制了自行监测方案和隐患排查方案, 1家(文森电器)正在编制。
五是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涉重金属企业环评审批。对我区新建的涉重金属的企业严格审查其环评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是否按要求安装土壤污染防治设施;开展对省上划定的重点区域内的企业进行镉等重金属排查,我区无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不存在涉重金属行业“散乱污”现象,无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企业;未发生涉重金属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宣传不够。土壤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时间,与早已开展的大气、水污染防治相比,土壤污染防治属于起步阶段,群众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认识还不到位。
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由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专业技术性强,环境污染治理适应能力要求高,现有技术人员、执法人员不能满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需要。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检测能力不足。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目前我区在仪器设备配置上有较大差距,还不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
四是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工作还需加强。化肥、农药用量大,利用率低,存在超标使用的情况;农药废弃物、农膜回收处置不够,捡拾、回收、运输、处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部分田间地头污染严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低。
四、今后工作建议
一是广泛宣传教育,营造土壤污染防治的社会氛围。要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全民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来。
二是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综合能力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监测人员和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土壤环境日常监测监管执法力度,推动依法提起公益诉讼,严厉打击各种土壤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硬件建设。区级相关部门应配备现场快速监测仪器设备,具备一定的重金属检测能力和土壤样品现场监测能力;注重土壤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验协同监测,突出监测重点;建全土壤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制度,强化跟踪监测。
四是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鼓励和引导种植户增施有机肥,扶持开发生产生物肥;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农膜生产销售管理数据库,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膜的行为;优化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推行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模式,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过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