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人大 >贡井区人大 >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11-28 15:39 来源:贡井区人大法制委 浏览量:196次

    公共法律服务(以下简称: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具体包括:为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辩护、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的人民调解活动等。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9至10月,区人大法制委深入区法律服务中心、区级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单位,通过实地看、听汇报、访群众、发问卷、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调研,听取和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调研情况如下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特色

(一)基本现状。区总面积417平方公里,辖7镇3街,90个村33个社区总人口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4万人。组织建设情况。全区形成由政府主导,司法局牵头,部门协同配合,区法律服务中心向镇、村(社区)延伸的工作格局。区司法局有政法编制34名,在编30人,其中法律及相关专业毕业11人内设5个股室,主要负责统筹推进全区依法治区、法治政府建设、普法宣传,承办政府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行政复议,社区服刑人员刑释人员安置帮教、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指导管理法律服务机构、人民调解等工作。有镇(街)司法所10个,基层人民调解组织155个,其中镇10社区123企事业单位9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调解室)13个人民调解员770名,其中专职调解员20人,占比2.6%,兼职调解员750人,占比97.4%。社会法律服务机构3个,四川星文律师事务所 、龙潭和天池法律服务所,登记备案执业律师6(实际4人)、法律服务工作者6名(实际3人)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配备13名律师负责全区镇,社区)的法律顾问工作平台建设情况。2018年按照《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五年三步走”规划》,推进实体平台建设,区法律服务中心、龙潭镇桥头镇工作站、艾叶镇六房村工作室,“以区中心为枢纽、镇(街)工作站为支柱、村(社区)工作室为触角”的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正在形成。依托市级“12348”法律服务热线,“12348四川法网”,实现了我区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运用2019年建立了区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律师与工作站视频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工作模式,村(社区)建立微信群,实行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线解答法律问题。制度机制建设情况为加大全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力度,制定《贡井区健全完善律师制度管理办法》、《贡井区完善法律援制度的实施意见》,将出台《贡井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确保我区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服务公开、精准便捷、高效社会承诺目标实现

工作特色。我区充分运用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的功能面向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推进工作有特色、开展服务有成效整合服务资源。针对全区执业律师总数与法律服务人口比不足十万分之三的现状,区法律服务中心整合现有资源在前台设置律师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心理咨询服务等接待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区法律服务中心发挥法律专业人才优势,通过基层工作站、人民调解组织工作微信端、村社区微信群,与基层法律服务网点的视频连线,精准、便捷的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创新宣传模式积极探索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在延续摆摊设点、印发便民服务卡、宣传单、宣传物品等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微信公众平台,探索1十3十N”的法律服务宣传新模式、拓展服务新渠道,平安贡井“雪亮ITV”,将普法宣传、法律服务信息、常用法律文书范本等信息融入平台,打通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将法律服务逐步延伸到千家万户。提升服务一是拓宽法治宣传教育路径。开展“七五”普法推进“法律七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开展以宪法为重点的学习宣传教育,运用三大平台功能,创新普法方式,拓宽了普法教育宣传渠道二是法律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坚持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为着力点,扩大援助事项范围,做到应援尽援;全面落实刑全覆盖制度,切实保障刑诉案件被告人合法权益;2018年以来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5216人次,为认罪认罚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154人次。三是指导人民调解有新举措。通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数据平台,更加全面、便捷、精准掌握我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点、难点,为指导人民调解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坚持人民调解“随手调”“三三调”“边界联调”等工作制度,推进诉调对接、公调工作,发挥基层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功能作用。2018年以来共开展排查67,预防纠纷16件,调处纠纷1785件,调处成功率98.15 %。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的针对性不够,社会认知度还不高。调研发现有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及公益性不清楚,认为是有偿服务,群众参与度不够高,法律服务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二)统筹协调不够,合力不足。统筹协调、整合部门网络平台的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有的镇(街)相关部门单位对自身开展法律服务的职能职责限模糊,导致工作衔接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

(三)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存在差距。我区镇(街)、村(社区)法律服务标准化阵地建设只有3个,仅占总量的30%,还有7个乡镇(街道)因场地、人员等因素,无法按省标准推进实体平台建设。专业人才紧缺,现有3个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只有7名职业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与全国0.8/万人、全市1/1万人的平均数,专业法律人才数量少、差距大。

、思考与对策

(一)增强担当意识,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法律服务的知晓度。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职责意识,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加大社会广泛宣传,充分运用传统宣传模式与法律服务实体、网络和热线三大平台的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面向基层干部、群众宣传法律服务的意义目的、适用范围等内容,提高全社会知晓度,调动公众参与支持的积极性,让广大群众充分感受到普惠、精准、便捷的法律服务。

(二)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司法行政机关具体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结合贡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基层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健全工作机制,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原则,整合部门网络平台资源,统筹安排明确职责、协同配合,增强我区法律服务工作合力。

整合社会资源,细化工作措施,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围绕2020年总体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1+3+N”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目标。以区法律服务中心为重点,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基层工作站、工作阵地建设,注重发挥工作实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人才和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力度,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均衡资源配置,不断探索创新法律服务新渠道、新模式延伸触角,夯实村(社区)法律服务基础,全力推动 “村社干部+法律顾问+网+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的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法律服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

Copyright © 自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蜀ICP备17007141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办公热线:0813-2205875 投诉举报热线:0813-2205875 投稿信箱 tgxx@zgsrdcwh.gov.cn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滨江路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