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掌握富顺县“十四五”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情况,更好地促进富顺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4月16日至18日,富顺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运用“望闻问切”四部诊疗法,为全县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把脉”建言。
望——现场视察
在农村小学,最少的一个班只有4名学生在上课,部分教室和教学设备闲置,与之相反,中心城区的中小学却学位紧张,出现了超标准“校额”“班额”等问题,学校只能通过改扩建校舍、改造功能教室等方式来挖潜扩容。——这是代表们在视察时看到的情景。
视察组按照中心城区和乡镇农村两类区域确定了视察点位,随后“兵分两路”深入板桥、赵化、富世、童寺等学区实地考察了板桥九年制学校、黄大塘村小、白房村小、赵化中学、仰天铺小学、屏峰小学、安和九年制学校、海棠村小、金城村茨竹小学、童寺九年制学校、宝庆九年制学校、大坳小学等12所中小学。
每到一处,视察组都严格对照布局规划,查看学校调整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招生情况等,并与学校领导班子、教师代表、部分家长交谈,了解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闻——座谈了解
“编制是保障到位了的,只是存在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原乡镇所在地人口相对集中,因此多数校点依然存在,‘点多城挤乡弱’的现象依然存在”
“随着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以及自然人口缩减等因素叠加,乡镇学校生源急剧下降,造成了部分村小资产闲置、资源浪费”
“西部新城区学位需求量大,供给矛盾突出”
......
现场视察结束后,视察组在县教育体育局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会上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教育体育局及7个学区教育工作督导室负责人分别作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情况汇报,指出了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路和设想。
问——现场提问
视察组成员与参会人员畅所欲言,对富顺县着力强化教育布局调整、学校项目建设、两支队伍建设、闲置资源再利用、学区管理模式创新、集团化办学改革、大班额化解、民生实事落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针对生源情况、校点布局规划、校园周边安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县教育体育局主要负责同志针对视察组提出的疑问,现场一一回应。
副县长施嘉懿表示,下一步县政府要抢抓“十四五”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机遇,细化教育布局调整方案,为富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大“十四五”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要素保障,整合资源给予项目建设用地、优质教师、教育经费等方面的保障;要强化创优意识,持续不断擦亮富顺优质教育品牌。
切——找准症结
视察组在肯定全县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也清醒看到教育布局调整与群众期盼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工作建议。
“建议县教育体育局牵头细化教育布局调整方案,根据城镇化进程和学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前瞻思考,扎实推进以中小学为重点的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并通过配套宿舍、食堂、校车等方式保障学生需求,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好上学。”
“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最大的地方是师资,要加强教师编制的管理,盘活、调优、用好教师队伍人员编制,探索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民心,更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富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洁说,“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问题,为富顺建设‘四川文化教育强县’献智出力,推动政府部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