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大县城区基础设施投入,着力完善市政设施,提升城市品质,以建设宜居、宜业、宜商中等城市建设的目标,优化规划布局,共塑城市文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撤县设市。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安排,常委会视察组于6月下旬对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工作情况开展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视察活动开展情况
视察工作开展前,人大城环资委和人代工委及时与县政府办公室联系该项工作的副主任、县规建住房局、县城管局分管负责人就视察活动的方式、时间、内容、视察现场等有关事宜进行了沟通联系,并形成了视察方案。
视察组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晓东、王文炳任组长,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林秋、罗超群、铁大明、陈谋相、黄伟和人大城环资委、人代工委等办公室相关人员参加,邀请了富世镇、东湖镇、板桥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部分县人大代表参加视察。
视察组2018年6月27日、28日实地察看了衡水中学、北湖南路、北湖公园、文庙广场、古县衙、红旗大桥、通江广场、巨力市场、翰林福邸广场等建设工程项目和运行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县规建住房局、城管局、县交警大队等单位汇报工作,与会人员提出了建议意见。
二、工作推动情况
(一)城乡规划方面:按照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生态宜居中等城市”定位,启动县城(2011—2030)总体规划报审工作,坚持“多规衔接”,以建设中等城市“双五十”为目标 ,实现县城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完成了24个乡镇总规、控规编制工作,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环境良好、发展有序的“一心两核三带四片”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二)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古城复兴项目及中等城市建设指挥部涉及基础设施项目共25个,总投资154.504亿元。
2018年总投36.464亿元,涉及续建项目21个,投资27.464亿元。新开工项目3个,投资9亿元,储备项目1个。其中城市基础设施项目8个,投资7.49亿元;棚改及古城复兴建设项目10个,投资28.6亿元;人防工程项目2个,投资0.21亿元;道路建设项目4个,投资0.16亿元;环卫设施改造项目1个,投资0.004亿元。
(三)城市配套功能建设方面:
1.城市路网建设:围绕“东拓南移、北适西协”发展方向,以道路为骨架,先后实施了二环路、富州大道西延线、钟秀街、西苑街、光灯街及连接线、银杏路等城市道路,西城“三横四纵”路网格局基本形成。衡水街、釜溪河大桥连接道路、丁海路等市政道路完成建设;衡水一中周边市政道路、西海路南段、二中路、共和路东段、公园路等正在加速推进建设。
2.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沱江——釜溪河生态修复工程有序推进,启动了沱江河A、B、D段景观打造,完成了釜溪河太源井至宋渡大桥段景观打造,北湖公园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釜溪河湿地公园、北湖公园二期、二环路带状公园8、9段正有序推进,邓家湾公园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城区主要道路基本实现黑化、绿化、亮化,北湖南路示范节点工程效果良好,完成晨光路整治和高速路两侧风貌塑造及育人路、望云南路等四条道路改造。
3.市政环卫设施改造:2018年预计完成9个垃圾压缩站建设,61个旱厕改造,10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完成了老环卫所、张之坝公厕改造。启动了湖口公厕、滨江路三号和紫晶悦城下广场公厕垃圾库升级改造。维修公厕84次、维修垃圾库95次,定期和不定期实行环卫设施的消毒、日常维护、应急抢险排危和红旗大桥等重大的检测报告工作。做好城区绿化带植物的维护美化工作。
4.城市品质提升建设:城区具有标志性建筑建设加快。衡水第一中学川南分校、世臻大厦、百惠通、西部农贸物联港、瑞祥学府城、北湖未来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富顺文体中心、瑞祥五星级酒店、富丽大酒店、远达时代广场建成使用,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实施了西城国际、西城壹号、时代广场、瑞和逸景、水岸城等高品质住宅小区开发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5.旧城改造建设: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古城复兴建设工程。启动了城区四大片棚改9883户,截止今年6月底已完成签约2693户。有序推进古城复兴各项工程建设。
(四)城市管理水平方面:
1.加强城乡环境治理。一是开展扬尘和违法建筑专项治理,取缔非法商混搅拌站31家,查处工地违规案件4起,查处渣运案件21起,沿途撒漏5起,拆除违法建筑811起,面积约8.3万平方米,处罚金90余万元,发整改通知204份。二是开展城区占道经营治理,规范座商冒店经营3.3万余次,打击担商沿街流动经营行为2.37万余次;三是清除户外软体横幅680余幅,清理“牛皮癣”5420余处,规范占道广告牌1.6万余块;四是开展对城区618家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已安装油烟净化装置439家,安装率71.5%;五是开展城区夜宵夜市、露天烧烤等经营管理,规范商家1000余户,劝离游商800余户。
2.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建成使用城市管理数字化运营管理中心,建立了以社区网格员为主体的队伍,将监控视频和天网监控视频合并县数字城管中心,完成了资源共享,目前已处置案件1760件。
3.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截止6月底,出动警力659人次,警车332台次,应急疏导、分流车辆2500余辆,查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43起、超员129起、超载224起、酒驾80起、毒驾5起、摩托车、电动三轮车违法载人120起,交通事故、经济损失与往年相比均大幅下降。
三、存在的问题
1.县城区业态缺乏统一规划。一条街商业经营五花八门,随意性大,形式和格调千差万别,占道经营严重。
2.建筑品质不高。在城市建设和房屋开发实施中,水电气、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序不合理、不协调,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开发、轻配套”、“重新建、轻改造”。建筑仍然以居住、临街商业裙房为主,建筑文化内涵品位低。
3.城市管理能力较弱,监管力度不够。政府部门履职责任体系不顺畅,管理队伍和执法队伍缺乏,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脏乱差时有发生,车辆乱停乱放频发。续建工程缓慢,违章违建屡禁不止。
4.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四、建议意见
1.坚持科学规划,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围绕“双五十”城市发展定位,科学调修县城总规,加快县城、镇乡控规编制,形成全域空间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城市业态规范有序,展现城市建设质量和品位。
2.加快完成城市续建工程项目。加大力度推进北湖公园、釜溪河湿地公园、北湖南路示范节点和高速路接道等工程建设。
3.积极探索解决“停车难”问题。对空闲厂房、空地、小区停车场等结合项目推进完善服务功能。
4.强化城市文化底蕴建设。结合我县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在项目规划、设计、建设中应用和体现,逐步推行人行道和休闲文化广场的新工艺建设进程,努力打造亮点工程,建设精品区域,使地方特色文化经过艺术处理体现在建设成果中,展现出千年古县特色厚重的文化底蕴。
5.强化城市监管,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日常治理、集中整治、疏堵结合等方式,对城市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违规违章建设等行为进行综合执法整治,市容市貌及市政管理做到规范有序。
6.加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要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向上争取,引进社会资本,棚户区改造购买服务等方式筹集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使县城的功能和品质得到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