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基层的镇人大代表,我脚上的泥土是家乡的味道,我的建言是百姓的声音,我要更多地为民建言、为民做事。”不久前,荣县乐德镇人大代表、回龙殿村党支部书记杨明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回龙殿村日新月异的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机蓬勃的产业,正印证着他的话语。
该村二组约60亩的钢架蔬菜大棚边,是一条3米宽的连组水泥道路;大棚之间,是一条约2米宽的水泥产业道路。这些道路,承载着农产品的外运重任。菜农徐跃洪与家人刚采摘的十来筐“丑丑番茄”就放在大棚外的产业道路上,一辆货运三轮车等待装载,准备运往收购点。这些“丑丑番茄”随后将登陆各大市场,丰富市民餐桌。
“这条路,前年还是泥巴路,也是断头路,更没有中间那条产业路。杨代表(杨明才)下乡开院坝会时,群众说,你这人大代表是我们选的,你能想办法把这路修了,我们给你点百个赞,今后你说啥我们都听。”徐跃洪一边搬运番茄一边给记者介绍,“杨代表硬是把老百姓的建议及时‘送’到了镇里,而且攒劲争取资金,当年就铺成了水泥路。”
镇人大主席团负责人介绍,杨明才的意见建议很多,为了提升全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品质,年年向镇人大主席团提意见建议,近3年争取到项目资金近400万元。两年来,为该村实施了5公里多的组道硬化、10余公里的产业道水泥浇筑。
“如今,我们村的村道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组道无一条断头路。”杨明才说。
说起眼前这片钢架蔬菜大棚,村民直夸杨明才的好。因为,这也是两年前召开镇人代会时,他下村收集到群众意见后,归纳成产业发展建议,提交给镇人代会,争取了每亩给予两至三千元不等的补助,在全村分两次建设钢架大棚600亩,改进了过去的竹架大棚,推动了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升级换代。
正在地里砍玉米秆的徐跃彬说,前几天他刚卖完糯玉米,4分地的玉米就卖了2000多元,现在地里是一尺多高商品玉米苗,待收割后,就种植西兰花,实现粮食和蔬菜轮种。按往年的收益,一亩旱地能实现“千斤粮一万元钱”的效益。“有这么好的效益,还得感谢杨代表争取资金,给我们修了提灌站和渠道。”徐跃彬没忘记夸杨明才。
杨明才是连续5届镇人大代表,为了回龙殿村的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他积极建言献策,不少建议得到镇政府采纳。该村新建组级公路10余公里、石河堰两处、山坪塘10余口、提灌站3座、水渠10余公里,彻底改变了产业基础落后的面貌。
现在,回龙殿村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建成3000亩(含复种面积)蔬菜产业、600亩小龙虾、600亩水稻+再生稻高产示范片,成为了“一村一品”优质特色产业村。“这几年来,全村3000多亩土地八成实现稻菜轮作,仅蔬菜种植就让老百姓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杨明才与村‘两委’一道,把一个后进村逐渐变成了如今的省、市、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民无不为此点赞。
(来源:自贡网)